最近,在国外同行里流传着一个观点——集装箱航运行业的“寒冬”可能要持续到2028年。
数据显示,新船订单大增与拆船大减正让供需缺口持续扩大,
国外分析师警告,
未来三年运力过剩率或达27%,
整个行业将面临深度调整。
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230万标准箱运力订单,
虽低于去年下半年的380万标准箱峰值,
但累计订单已达960万标准箱,占现有船队的30.5%。
4000标准箱以下的小型船上半年订了74艘,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量,
显示船公司正押注东南亚等近洋航线。
那边不断增加新船,这边旧船强行继续运作。
2025年上半年仅拆解10艘船(5454标准箱),较去年同期暴跌88.8%。
船东们宁愿让超20年船龄的老旧船(占小型船32%)继续服役,
也不愿拆船,因疫情、红海危机等事件让他们意识到,
保留冗余运力或许更稳妥。
按这个节奏,过剩率将从今年的18%升至27%。
运价已经有点迹象,跨太平洋航线运价已跌65%,
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预计三年累计跌50%。
反正,业内普遍认为,2028年可能是转折点,
但红海通航、地缘矛盾等变量随时可能打破预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