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跨境的老板们,十有八九都遇过这种情况——货代突然通知:“爆仓了,这班船装不下”“柜子被甩了,得等下一班”等等。
眼睁睁看着别人的货上了船,自己的却卡在港口,
错过各种旺季,甚至可能要赔客户违约金,
这滋味谁经历过都半夜惊醒。
那么,船公司为什么总爆仓、甩柜?
卖家该怎么见招拆招?
一、爆仓甩柜,根源就这两个字:太多
就是想上船的货太多,船装不下,只能“挑着装”,剩下的就成了被甩的倒霉蛋。
常见原因有下面几种:
1. 旺季到了,货量直接数不清
就像秋天第一杯奶茶让店员忙不过来一样,
欧美圣诞季、返校季(秋季)前2个月,所有卖家都在抢着发货,
港口堆的柜子那叫一个壮观。
假如关税下调那波,有的航线货量还会直接飙升,船公司就算临时加船也顶不住。
另外船公司还有超售做法,为了不浪费舱位,通常会多接10%-20%甚至更高的订单(例如船能装100柜,可能接110-120单)
2. 意外来了,船更“装不下”
港口一堵,船就晚点,
比如港口罢工、遇台风,船一停就是三四天起步,
后面的船期全乱了,原本的舱位被压缩,只能砍柜子。
另外,就像网上流传的,网友说船公司装柜有“潜规则”:三拼原则。
拼关系(长期合作的大货主优先)、拼价格(花了钱买“保舱服务”的优先)、拼货量(整柜比散货稳)。
要是你是新客户、发的拼箱、还报晚了,那被甩的概率会更高。
还有些自己作的行为要注意:柜子超重、报关时品名/重量填错、截港前才匆匆送柜,
货船公司看到这些就头疼,不甩你甩谁?
二、被甩一次,损失能有多惨?
别以为只是晚几天的事,什么我有的是时间,连锁反应一波波来,看你还怎么嘴硬:
“直接亏钱”,这是走不掉了,像亚马逊链接因断货排名暴跌,之前投的上万刀广告费全打水漂。
有卖家算过,极端情况下,一个柜被甩,光滞销加上重新发货的成本就超50万。
另外还有杂七杂八的这费那费,你算过吗?
什么滞箱费一天几百、改单费少则500刀,多则1500刀,要是赶上运费涨价,下一水船可能还要花更多的钱。
还有还有还有,难道你的客户会那么深情在原地等你吗,跑了都不知啥事,像圣诞礼品晚到,客户直接取消订单要赔偿。
合作的海外仓催着补货,再不到就要清你的库存——供应链一乱,连锁反应能作弄你1、2个月。
三、记住这几招,助你少踩坑
要知道,不是什么事都是顺着我们意思的,所以只有提前布局,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。
我们分成“预防”“应急”“长期”:
预防分四步:
A,错峰发货
圣诞前2个月(9-10月)、黑五前1个月,是爆仓高发。
要么提前1个月发(比如8月就把圣诞货发走),
要么干脆错峰,等11月再发(适合非节日刚需品)。
B,给货“上双保险”
重要的货别只订一家船司!
比如同时订MSC和马士基的舱位,哪怕贵点,但一家甩了,另一家能顶上,总比断货强。
C,找对货代,等于半只脚踏上船
别贪便宜找小货代!
要选那种和船司签了“航线配额”的大货代,他们手里有保舱名额,旺季时比小货代的舱位稳。
D,不要玩踩点!
截港前72小时就把柜子送进港,别卡着最后几小时,最后到的货,9成会成为被甩的首选。
还有,订舱时重量、品名千万别乱填,改一次信息,船公司可能就会把你优先级降一级。
应急分3步:
肯定有人会问,那么小编,我最后还是被甩柜怎么办,往下看。
A,先拿“甩柜证明”
立刻马上让货代找船公司开书面证明(注明甩柜原因),这是后面减免费用、跟客户解释的关键证据。
B,申请“漏装”
要是货已经报关了,72小时内申请“漏装”(Rollover),让船公司安排下一水船,不用二次报关,能省3-5天时间。
C,退关改配
漏装申请失败了的话,马上让货代帮忙安排“退关→移箱→重报”,改配费不便宜,但拿着甩柜证明去找船公司,也许能谈下来减免。
长期策略:
A,物流别只知道一种
高价值货可以“海运+空运”混搭,
7成走海运压成本,3成走空运当备用库存,
哪怕空运贵2倍又如何,但能避免断货。
发欧洲的货,还能试试“中欧卡航”,
比海运快15天左右,成本是空运的1/3,适合应急补货。
B,把货“囤”在海外仓
提前把货放进海外仓,哪怕多花点仓储费,
一旦国内海运被甩,直接从海外仓补货,
几天就能到客户手里,比等下一班船快太多。
结语
爆仓甩柜这事儿,不是你说刻意躲就能躲掉。
但你能做的,是让自己的货“不容易被甩”,
就算被甩了,也能快速补救,把损失压到最低。
毕竟,跨境物流,拼的不是运气,是预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