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目前已知的数据来看,
马来西亚现在手握 16个自由贸易协定,大概覆盖全球30亿的消费者,。
只看这些数据,对跨境卖家来说代表什么都不用多说,
这简直是打通欧美、东盟市场的捷径。
16个自贸协定织成“免税网”,30亿人市场潜力
不仔细看,都不知道,马来西亚的自贸协定多到能围绕全球主要市场,
东盟自贸区(AFTA)有6.6亿东盟消费者,
RCEP(全球主力自贸协定)覆盖中日韩澳新,
CPTPP直接打通加拿大、墨西哥这些市场……
加起来30亿人的消费池,全靠这16个协定免税互通。
而且“优惠力度”也很大,AFTA计划取消98.7%税目关税,RCEP未来20年覆盖92%税目,
CPTPP更直接,电子、汽车零件这些主力品类早就零关税了。
物流硬实力
当然了,光靠政策是不够滴,
经常听到做马来西亚的同行说 “马来西亚的港口简直是为转口而生”。
为什么?
巴生港年处理1320万标准箱,全球排名第12;丹戎帕拉帕斯港跻身全球前20。
另外, 据说现在那边的智能清关非常给力了,传统要3-5天,现在靠AI系统24小时搞定。
但这2个点必须要注意
别以为随便转口就能占便宜,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点,
那就是货物要在马来西亚加工或买够40%的原料,原产地这一点卡得严严的。
另外金融、教育这些领域外资持股不能超70%,
但数字产业(比如吉隆坡数字自贸区)允许全外资控股,选对赛道很重要。
有兴趣的卖家现在就得抓紧做三件事。
看看 自己的产品在不在马来西亚自贸协定的“免税名单”里,
重点看是电子、汽车零件、食品这些品类。
然后就是 找仓库,巴生港、丹戎帕拉帕斯港的自贸区的仓库,
趁现在还不是很热门,要赶紧找找当地的物流商聊聊,把仓位定下来,
晚了有没有位置不知道,
但价格涨是可以预计的。
还有 原产地证明这一点,
要找马来西亚本地工厂代工,或者在当地买原料,
确保区域价值成分够40%才行。
别想着什么“伪转口”了,查的可严,一旦被查出来,得不偿失。
AI图片
马来西亚可能会越来越吃香
眼下全球关税壁垒越来越高,
能同时把东盟、欧美、日韩市场串起来的转口枢纽,真没几个。
卖家真想靠转口省点钱、多占点市场,现在就得布局。
等同行都扎堆挤进来,这点红利,早就没了。